海洋经济,潜力无限。宁波迎来探讨“与海共荣”的盛会:2022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将在甬城隆重举办。
这是一场由中国贸促会和宁波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性论坛,围绕“共商经略海洋、共创蓝色未来”主题,来自全球各界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等,将围绕全球海洋治理、绿色港航发展等热点展开线上线下交流研讨,万余人共同分享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探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新路径、新模式。
甬派将持续围绕海洋开发、治理、运营、服务等全链式发展讲述宁波故事、分享宁波模式,为论坛集思广益抛砖引玉、成功举办鼓与呼。
几天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试点管理办法(试行) 》。这意味着,先行先试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有了宁波试点。
这是宁波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打好手中的“自贸牌”,巩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作为全宁波“最开放的区”,成立两年来,如何以更进一步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使宁波成为对全省、全国有重大贡献的发展高地、开放高地?
这一开放之问的背后,是宁波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
“最开放的区”,重在“创新”二字。
抵港外国籍船舶“港口国监督 远程复查”创新机制、“外汇金管家”线上一站式服务、海事审判刑事行政民事审判"三合一"改革、 海事"一船多证一次通办"审批机制、转关申报数字化监管新模式、货物分类监管模式创新、船用低硫燃料油产供用一体化“2+2”保障机制……
截至去年底,宁波片区已经取得3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外汇金管家等7项案例入选全省最佳制度创新案,海事“一船多证一次通办”审批机制等10项制度创新被评为全国首创。
今年上半年,宁波又新增7个全省制度创新最佳案例,总量全省第一,其中涉及贸易投资便利化4个、监管服务创新3个, 分别是宁波海关的“化工行业加工贸易物料信息化管理新模式”“进口食品标签一件事智慧化平台”;人行市中心支行的“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集成创新”“全国首创余额管理制QFLP”;宁波边检站的“首创中国边检登轮码”;宁波海事局的“数字化航运服务平台建设”;宁波舟山港集团的“集卡人车数智赋码创新”等。
此外,宁波海事法院“三合一”审判改革案例已上报商务部,争取成为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这一开放之问的背后,是宁波坚持不懈锻造港口硬核,加快油气产业集聚的信心和决心。
“最开放的区”,要有“硬核”加持。
2020年12月,“新明州66”远洋轮从嘉兴乍浦港捎带的10个支线外贸中转重箱在宁波舟山港缓缓卸下,这标志着浙江自贸试验区首次中资非五星旗船舶试点沿海捎带业务顺利完成,也是宁波片区实现的首个政策突破落地。
于货主而言,这意味着对航线的选择更多了,海运物流效率提高了,进而降低了成本;于航运企业而言,有利于提升船舶调度灵活性,提高舱位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于港口而言,可以提升货物集聚能力,优化集疏运体系。
两年来,这样的“一举多得”案例在宁波片区不胜枚举。
更值得细品的,是其承载始终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自贸区、保税区和硬核港口的政策功能叠加优势,在高水平开放、深层次合作中寻求新突破、重塑新优势,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比如,致力于“让物流变得更简单”,宁波片区打造以海港为龙头、陆港为基础、空港为特色、信息港为纽带的“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注入更多“智慧”基因。
今年7月,该平台入选2022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重大应用成果名单;而随着外国籍船舶“港口国监督远程检查”机制在全国及亚太地区21个成员国(地区)运行,这份来自宁波的首创,已经成为改变国际规则的“中国方案”……
彰显“硬核”力量,本身就意味要与“最”字较劲。宁波片区不断强化港口资源整合,统筹航线、物流、堆场、仓储等资源要素,打造“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协调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覆盖16省62市,集装箱班轮航线突破300条,与全球200多个国家600多个港口互联互通。
今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47.4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2.8%、8.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屡创新高,连续三个月超过300万标箱。海运航线增至300条。完成海铁联运75.5万标箱,增长32.8%,总量居全国第二。
“硬核”的港口带来的是油气产业的加快集聚。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油气贸易额226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4。而最新出台的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新政”,无疑,将带动宁波油气贸易额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这一开放之问的背后,是宁波矢志不移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数字化建设等一系列改革的执着和坚持。
“最开放的区”,更需做好最优软环境文章。
金融开放试点领跑全国、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外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今年以来,宁波贸易投资便利化开启加速度。
以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建设为例,自贸区宁波片区试点银行简化办理离岸贸易手续,单笔业务办理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15分钟。宁波离岸转手买卖涉外收支规模67.6亿美元,业务规模位居全国第五位。
以智能制造示范区转型、数字化建设为自贸区宁波片区赋能。
1月-6月,宁波片区所在北仑行政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 321.8亿元,增长11.2% ;完成工业总产值2743.2亿元,增长13.6%。 围绕“1+8+N”架构建设数字自贸驾驶舱,打造“宁波片区数字展厅”。
各地也在加快联动,创新发展更加协同。
镇海区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材料集散交易中心,与口岸部门通力协作,打通氢氧化镍通关、查验、物流等难点,探索首创新能源材料进口监管新模式。
前湾新区积极探索口岸便利化创新举措,争取设立全市首个水运海关监管场所,实现出口货物转关运输、施封、查验后抵港直装等物流功能,辐射前湾新区及余慈等周边区域出口企业。
在疫情多发的当下,持续飘红的数据成为“最开放的区”,探路宁波“开放之问”的最优解。
1月-6月,宁波片区所在北仑行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9.2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0.35亿美元,增长102.6%,高 于全省89.2个百分点。
宁波片区所在北仑区签约落地印尼KPN等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200亿元。17个省级签约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位居全省第一,累计投资86.2亿元。